關於一帶一路的投資,你們都錯瞭!(事實如此)

中國經濟正在升級,巨大的產能需要向海外轉移,一帶一路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文 | 君臨



來源 | 知乎專欄



2008年,金融風暴。



中國經濟就像一列高速飛馳中的火車,忽然穿越進瞭迷霧區,霧靄茫茫中雷電交織,前方不遠處懸空的高架橋裂痕叢生,鋼索瑟瑟發抖。



1



中國政府很清楚,這列火車是不能停下來的,一旦踩下瞭剎車,就有可能永遠也抵達不瞭彼岸。本來團結在一起的各種和諧景象,就有可能被打破,雞飛狗跳,局面難以收拾。



這種可怕的局面,在20年前已經發生過一次,沒有人能夠承擔得起另一次的折磨。



結果就是,四萬億計劃出臺瞭,火車踩盡油門,加速飛馳,搶在橋毀之前沖出瞭雷暴區!



這一仗終究是勝瞭,卻是慘勝。





為瞭緩解出口的下滑和失業人口危機,天量的投資砸向中西部和三四線城鄉,公路、鐵路、房子修在瞭貧瘠的土地上。



那些時候,各方信心滿滿,認為都是為明天的投資,孰不知,劉易斯拐點已過,勞動力市場大逆轉,需求已不復從前。



好日子不再有瞭,空置的房子多年也無人買單。



泡沫時期生造出的巨大產能,就像一頭魔獸,不斷的吞噬著現金流,新的危機一觸即發。



這種情況下,小國通常需要刮骨療傷,比如1998年的韓國;大國通常就將矛盾轉嫁海外瞭,比如1930年代的日本和德國,比如剪羊毛技藝嫻熟的美國。



中國作為一個僅次於美國的準超級大國,剪羊毛的手工藝還沒學到傢,於是選擇瞭兩條腿走路。



第一條,針對的是鋼鐵、煤炭、冶煉等資源性行業。它們的體積大、技術低、貨值便宜,缺乏出口競爭力,所以隻能本地去產能,揮淚斬馬謖。



第二條,針對的是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制造業,比如高鐵、工程機械、電力設備、通信設備等等,他們是有出口競爭力的,隻是一時找不到突破口,需要政府的扶上馬、送一程。



於是宏偉的“一帶一路”計劃出爐瞭。



2



過去的媒體文章中,都將一帶一路描述為“亞洲版的馬歇爾計劃”。





實情並非如此。



馬歇爾計劃是基於這麼一種背景:二戰之後,冷戰揭幕,蘇聯強勢擴張,一片廢墟的歐洲缺乏抵禦能力,他們的國民甚至對強大的社會主義大哥心生向往。



資本主義陣營風雨飄搖,美國感受到瞭安全的威脅,最終決定重金扶持,即使是當年的戰犯德國和日本,也顧不上算賬和奚落瞭,兄弟們需要大哥拉一把!



此時此刻的歐洲,本身有著很好的底子,技術、人才一應俱全,僅僅是基礎設施被毀壞瞭而已,隻要註入資金,很快就能滿血復活。



所以,美國沒有去產能的壓力,歐洲也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成功水到渠成。



無論背景、目的,還是操作路徑,馬歇爾計劃和一帶一路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真正相似的是日本的“雁行模式計劃”。



1980年代,日元升值,日本企業面臨這麼一種困境:本土市場老齡化,需求停滯,唯有出口才能持續成長,但出口競爭力,在升值大勢下漸趨疲弱。



日本人將目光瞄向瞭東南亞,日本-四小龍-東南亞,像大雁飛行的接力隊形,經濟水平一級比一級差,正好可以逐級承接產業的轉移,也可以成長為新興的出口市場。



這是一個理想的模型,受此影響,大量的資金投向瞭新馬泰和印尼、菲律賓等地區。他們期望著東南亞的繁榮,能夠帶領日本邁向一個新的鼎盛年代,就像歐洲的繁榮帶給美國的安全感一樣。



可惜,日本人失算瞭。



1994年,中國人來瞭,他們將匯率大幅貶值,悍然發動價格戰,在全球出口市場上打敗瞭東南亞。三年之後,從泰國開始,危機席卷瞭馬來西亞、印尼、香港、臺灣、韓國、日本,從大雁陣型的末梢一直火燒至頭部。





雁行模式計劃分崩離析。



很多年前,全球最大的運動鞋制造商寶成集團的創始人蔡其瑞,在回憶起自己的成台中註冊商標費用功秘訣的時候,曾經講過一段往事。90年代中,臺灣制鞋業要轉移的時候,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政府支持的南下,去印尼,另一個是逆政治正確的西進,往大陸。



他選擇瞭西進,而他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去瞭印尼。1997年,他的對手化為瞭灰燼,而他則扶搖直上。不是他有多強,隻是幸運的作出瞭正確的選擇。



雁行計劃也不是沒有收獲,至少今日的東南亞仍然是豐田、本田、日產、松下、小松等日本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場和代工基地之一。



但是,和宏偉的藍圖相比,仍然是大大的失落瞭。



尤其是1997年的那場危機,引爆巨額的金融債務和壞賬狂瀾,掀翻瞭大量的日本制造業和金融公司。



據當時的數據透露,作為那個時代全球出口的冠軍,日本40%左右的商品實際上是銷往東南亞的,日本的銀行也在此地建立瞭大量的網點和貸款業務,當危機襲來,後果可想而知!



日本的傢電業和IT業由此一蹶不振,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和北海道拓殖銀行等日本金融機構連環破產,損失慘重,自此再也無力展開大規模的海外擴張。



日本國之命運三衰而竭!



3



馬歇爾成,而日本雁行模式失敗,區別在哪裡呢?



君臨認為關鍵在潛力。





正如前文所說,歐洲是一個技術、人才、政治體系完善的地方,缺的僅僅是資金,就像一個放空瞭的輪胎,隻要註入空氣,馬上就能鼓起來,奔騰不息。



東南亞的起點要低得多,技術沒有,人才沒有,政治不穩定,宗教問題一籮筐,就像一個四面漏氣的輪胎,要想鼓起來,要麼鼓氣的力道足夠大,要麼花費足夠的耐心將缺陷一一打上補丁!



如果沒有外力的攪局,時間允許,這一切的缺陷都是可以容忍的。



但中國的忽然崛起,將這一計劃完全打亂。



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對手?1992年忽然重新打開國門的大陸,擁有13億人口的海量市場,人均工資成本比新馬泰要低一半以上,宗教問題不存在,政治穩定,還有一個極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央政府。



這是個神一樣的對手,優勢太明顯瞭,一盤散沙的東南亞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難道日本人看不到嗎?



並不是的,但是中國和日本,這是一對愛恨糾纏瞭一百多年的對手。日本人的內心裡,是一萬個不願意中國崛起的,因此在政策引導上,自然輕中國,重東南亞。



利益沖突的選擇性失明,讓這一切禍根深種。



4





我們回過頭,再看一帶一路。



這片土地囊括65個國傢,總涉及人口46億,占世界人口約60%,GDP總量約23萬億美元,占世界GDP總量的30%左右。



令人目眩神迷。



但撥開泡影,我們就會發現,其中良莠不齊,風險和機會同樣巨大。



君臨和你一一細數。



65國由東亞、中亞、獨聯體、東南亞、南亞、西亞、東歐等幾個板塊組成。



第一個板塊:東亞蒙古、中亞、獨聯體、西亞



合計有31個國傢,占瞭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近一半,土地面積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潛力巨大,是否讓你心潮起伏,遙想策馬揚鞭奮四蹄?



且慢,按住你的激動,從投資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片風險遠遠大於機會的雷區:人口稀疏、宗教沖突嚴重、社會兩極分化、經濟波動巨大。這樣的地方,制造業是不適合生存的,市場潛力也有限,唯一的價值隻是礦產資源的獲取。



但礦產,除非全球經濟出現新一輪的大繁榮周期,否則這一塊的利潤前景是有限的。





第二個板塊:東歐



根本就是拿來湊數的,16個國傢最近五年的GDP復合增速,沒有一個國傢超過3%。



這裡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充當面向歐洲市場的出口加工制造基地。但是隨著近年歐洲經濟的益發老邁,那個地方更多被看作是一個技術的收購站,而不是終極的大市場。



既然富豪鄰居的生意機會不再,東歐也就沒有瞭可投資的潛力,形同雞肋。



第三個板塊:東南亞



目前來看,是我國產業轉移的主要地區,尤其是越南、菲律賓、印尼、柬埔寨、緬甸等收入相對低的國度,一來成本低,二來離我國海路距離短,轉移方便,三來文化相似,有親近感。

台中商標申請流程

啊,又是一片希望之地。



小夥,穩重點,還是別太激動的好,日本人在此遭過殃,踩過坑,難道就不值得警惕麼?



20年過去瞭,東南亞的基礎條件已經有瞭一定的改觀,但是本質未變,如果沒有神一樣的對手斜刺裡殺出,發展自可順風順水,但萬一真的出現瞭呢?



第四個板塊:南亞



偏偏就是這麼巧,印度,這個東南亞最可怕的對手正在昂起頭來。



印度擁有和當年的中國一樣的13億人口市場,有比印尼、菲律賓更低的工資水平,已經相對穩定下來的宗教和社會矛盾,在經濟起飛的樂觀預期下一切向錢看的創業熱潮。





尤其是強勢的莫迪政府,自2014年上臺以來,大刀闊斧的開展貨幣、稅制、匯率改革,出臺“廢鈔令”向舊利益階層宣戰,反腐敗,推動“印度制造”的計劃,推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推行房地產低息貸款政策。



一切的一切,我們都太熟悉瞭,這些動作正在對外資形成強烈的磁吸效應,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將周邊的資金和資源一一吸附過去。



當印度和東南亞的競爭力差距大到一定的程度,東南亞的繁榮根基將被抽空,轟然崩塌之聲就會再次從馬六甲海峽的深處席卷而來。



這一次,受傷最深的會是誰呢?



5



一帶一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政府搭的臺,肯定是有政治考慮的,聽話、乖,值得扶持的小夥伴才會有糖吃。



我們看看近年來的一帶一路樣板工程:



a,非洲肯尼亞,蒙內鐵路,250億美元的大工程。



b,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185億元的項目,由中國建築打頭陣。



c,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三峽集團承建。又是巴基斯坦,老鐵瞭,據說中國政府承諾在2030年前將向巴基斯坦投資350億美元的項目,超級大手筆。



d,中亞天然氣管線,中石油海外工程集團負責,是非之地的火中取栗。



e,印尼,雅萬高鐵,中日兩國打的頭崩額裂。



f,伊朗,德黑蘭-馬什哈德高鐵,中國中機公司及蘇電集團承建。



g,老撾,老撾鐵路。



h,孟加拉,希拉甘傑電站,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承建。



......



這些項目,聚集在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經濟最落後的地方,環繞在印度周邊,最可能被黑洞摧毀的是非之地!



如今看來,賓客滿座,盛宴開席,一派喜氣洋洋。但在祥和之下,危機正在積聚,就跟當年的四萬億一樣,大量的基建項目投向瞭缺乏盈利前景的西部和四五線地區,最後產生瞭更大的去庫存和債務壓力。



就像當年的日本一樣,因為利益沖突的選擇性失明,對崛起的大國印度倍加警惕,將更多的資源投向瞭周邊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由政府擔保,提供低息補貼,能不能獲得回報並非考慮的重點,泡沫就此泛起。





沒有人會想到,一個美好的開局,充滿想象力的宏偉計劃,最終卻有可能闖下彌天大禍。就像加杠桿的牛市,次級貸款推動的房地產繁榮,最終的結局有可能是滿地的狼藉。



那些充當瞭政府馬前卒的央企,中字頭的建築業帶頭大哥們,在強烈樂觀的預期下股價如虹,但你看看他們的年報,毛利率之低讓人慘不忍睹。



終有一天,泡沫破裂,苦澀的滋味留給無知的投資者們默默品嘗。

台中申請商標費用

6



中國經濟正在升級,巨大的產能需要向海外轉移,一帶一路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中國需要一片類似於西歐之於美國,東歐之於俄羅斯的巨大輻射市場,但請註意,這個市場一定需要甄別清楚,“潛力”是一切的前提。



投資者隻能隨波逐流,無人能夠生造風口,逆轉天地。



在這方面,民企的嗅覺比央企要靈敏的多,就像1990年代的臺商,無論政府怎麼鼓動要往南走,向西戒急用忍,仍然義無反顧的闖進瞭大陸。



當年的大陸就是今日之印度。



那麼,在這片南亞次大陸的熱土地上,什麼樣的公司有可能獲得巨大的紅利,成為投資的好標的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回望過去,看看在1990年代的中國浪潮中,什麼樣的外國公司獲得瞭成功。



這些公司,在君臨看來,主要有三類。





第一個板塊:基建類



要想富,先修路,基建的需求很容易理解。在1990年代,依靠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香港的地產商確實在珠三角的基建潮中大賺瞭一筆。



但是很快,基建的主力軍就轉移到瞭本土發展商的手裡。這是不難理解的,基建的技術門檻很低,待到後期,還能在中國的基建市場上賺到錢的,就隻剩下和記黃埔的港口、新加坡的物流園、歐美的高技術設備商等寥寥幾個。



第二個板塊:出口類



基建搭起來後,就輪到出口商粉墨登場瞭。在中國的經驗裡,港臺的紡織業和IT制造業扮演瞭重要角色,像寶成、富士康、廣達、仁寶等,都是在移師大陸之後才成長起來。



問題就在這裡,為什麼是港臺的小代工廠在進入大陸之後獲得瞭巨大成功,而不是本來成熟的日本制造商延續他們的優勢呢?



答案就在上文中,因為一開始,日本制造商由於利益的沖突,沒有選擇中國,這就給瞭那些冒險傢們以機會。港臺資本和中國的勞動力結合,一下子就迸發出瞭巨大的競爭力,源源不斷的搶走瞭日本制造商們的訂單,讓後者的努力在金融風暴中灰飛煙滅。



第三個板塊:市場類



通過出口賺到錢之後,本土消費市場規模就將開啟一輪大爆炸式的成長。凡是提早佈局瞭的跨國公司,都賺的盆滿缽滿。



在中國市場上,發達國傢的汽車、航空、醫療等高技術公司,時尚奢侈品牌,礦業公司,文化和專業服務公司,仍然享有著巨大的蛋糕。



比如大眾、通用、現代、空客、愛馬仕、瑪莎拉蒂、肯德基、星巴克、希爾頓……中國都已成為瞭他們不可忽視的最大利潤來源之一。



那麼,為什麼是他們掙到瞭最多的錢,而不是其他類型的公司或品牌呢?



說到底,是源於他們的重視和差異化競爭力的建立。





他們比起海外的同行更有進取心,早早進入搶地盤,建立起本土化的經營網絡,相對於本地的同行,他們又有著領先的技術和品牌時尚感,這些幫助瞭他們築起護城河,在晨曦中泡一杯咖啡,優雅的享受著利潤數字的翻滾。



7



中國故事的經驗表明,基建生意很難持久,出口的生意往往會被地頭蛇和冒險傢搶走,能夠帶來大蛋糕的,唯有品牌、技術和相關高門檻行業。



遠的未知,眼下可見的,在印度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中國公司們,大多分佈於手機產業鏈的上下遊。從手機品牌、APP、互聯網應用,到硬件零部件,無數的中國公司正如潮水般湧去,大有得印度者得天下之氣勢。



2017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2700萬部,同比增長14.8%。其中,中國廠商占據51.4%的份額,環比增長16.9%,同比大漲142.6%。小米、vivo、聯想和OPPO擠進瞭前五名,對三星形成合圍之勢。



相比之下,印度的本土廠商出現瞭大潰敗,市場份額從去年的40.5%跌至當前的13.5%。



目前,中國公司在印度400座城市經營著約15000傢線下商店,密集鋪設的渠道和戶外廣告牌正在印度次大陸生根發芽。印度的體育聯賽、綜藝節目、寶萊塢的小鮮肉們也被中國的手機品牌先後承包,頻繁轟炸。



另一方面,阿裡、騰訊兩大財閥也對印度虎視眈眈,先後砸下重金扶持本地的電商和支付平臺Flipkart、Snapdeal、Paytm。





或許很多年後,印度的互聯網就像中國一樣,仍將由本土的企業傢們統治,但不可忽視的是,電商平臺的興起讓擅長互聯網思維的中國商品們獲得瞭一條更便捷的進入通道。



截至2016年,印度的城市化率隻有35%,恰好相當於中國2000年時的水平,城市化浪潮開啟在即。



萬達決定在這裡投資100億美元打造一個100平方公裡的房地產項目,全球頂級的八傢汽車制造商囤積瞭80-100億美元建設生產基地,該國的年度道路建設裡程已經從2013年的2.5萬公裡增長到瞭2016年的4.7萬公裡。



這是那個混雜著咖喱和香草味道的熱帶土地上,最生猛的故事,也是一帶一路投資中最值得憧憬的主題。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hlm868o8m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